我要留言 維護 搜尋
             2891 2892 2893 2894 2895 2896 2897 2898 2899 2900   第2893/3049頁  每頁 筆
留言者:漁人  2005-05-02 14:44:00
主 題:回應『蜻蜓』tim801015@yahoo.com.tw   

偶ㄉ蓋斑鬥魚要生ㄌ請問要用啥器具才適合蓋斑鬥魚繁殖
轉貼2004/4/3 訪客123的留言 一般而言,要看到台灣鬥魚交配排卵的機會還算不少,但必須要包含有以下條件:首先是公魚成熟而且處在發情的階段,在水面築起一個大泡巢,其次則是母魚成熟,而且腹部膨脹(抱卵)。如果未達以上的兩個條件,母魚會被公魚追趕,在太小的容器中,母魚會被公魚咬傷,甚至被咬死掉。   當符合上述兩個條件時,公魚會以誇張攻擊的姿態游過來,母魚不會逃跑,反而側著身傾斜地與公魚擦身而過,公魚此時不斷地張開魚鰭,並圍繞著母魚,最後引誘母魚往公魚的泡巢游去。經過數次的引誘後,母魚會游向公魚泡巢。   在母魚到達公魚的泡巢下方後,公魚就從母魚的腹部處,把母魚捲起來,然後將母魚的腹部朝上,突然壓縮母魚腹部,迫使母魚排卵,公魚也趁此時射精,完成卵受精的動作,公魚再將卵一個一個啣回泡巢,在撿拾完所有卵後,公魚又開始捲住母魚,重覆排卵、受精、撿拾卵的動作。   在卵全部排完後,公魚會將母魚趕走,獨自負起育兒的重責大任,在不斷的吐泡,卵會被推擠到泡巢的最上方,從上方俯視的話,呈現乳黃色顯而易見;尤其在筆者的池塘中,很容易從上方分辨出有無卵,而且在陽光直射的情況下,卵的溫度高達攝氏三十五度,這對一般的魚而言,是無法孵化的溫度,可能只有台灣鬥魚承受得住。 種魚蓄養方式 使用50至100公升的大桶,放置在太陽側曬而無法正曬之處,放置一些水芙蓉或布袋蓮,水放置三天後將一對魚放入,每星期換1�4水 使用池塘,如筆者池塘為長300公分*寬100公分*高30公分,種植睡蓮、布袋蓮等水草,放入公母魚各15尾,也不要太多,因為台灣鬥魚有地域性,每一尾公魚需一定的地盤築巢,太多種魚反而無法正常築巢。 使用一般水族箱,如二尺缸放入一對。 專業繁殖法,利用500到1000個一尺小魚缸,每個缸中放一尾公魚、母魚則放到大型魚缸中蓄養,每一個月將腹部膨脹抱卵的母魚放入有泡巢的公魚缸中繁殖,繁殖完再移出母魚。 小魚培育方式 台灣鬥魚卵的孵化速度與溫度高低成正比,溫度愈高,孵化愈快;溫度愈低,則速率降低,再太陽直射的池中,一天即可孵化,而在陽光無法直曬處約需二天,在孵化後的小魚帶有卵黃囊,需2至三天吸收完後才能正式游動。 受精卵──1至2天──孵化�卵黃期2至3天──小魚開始游動身體為白色,餵食綠藻、輪蟲10至15天──變態,體色變為咖啡色,餵食豐年蝦幼生,15至25天後──幼魚,可餵食微細飼料,中幼魚則餵食小型魚飼料,至成魚階段 在小魚的培育可採用: 公母魚繁殖後,將母魚撈走,留下公魚照顧,公魚照顧時會不斷的吐泡泡,而其泡泡含有營養物質,可以讓小魚得以成長,待小魚成長約15天後〔從卵算起約20天〕,開始餵食無節幼蟲〔豐年蝦幼生〕,這個方式的缺點就是,公魚有時會在不明原因下將小魚吃掉。 將泡巢撈至一大臉盆,每天自池塘換新的水到池塘中,因池塘水含有天然微生物足以提供養分,約15天後〔從卵算起約20天〕,開始餵食無節幼蟲〔豐年蝦幼生〕,以筆者利用長70公分*寬40公分*高10公分的盆子,約有1�3的育成率,如200尾小魚可育成70尾,但如果小魚太多,有600尾以上會因餌料不足而全軍覆沒。 利用細網子將籃子包起來,放到池塘中將孵化後會游動的小魚放入,利用池塘中天然微生物提供養分,約15天後餵食豐年蝦幼生,筆者利用魚網放置在池塘中,放入30尾小魚,有近25尾的育成率。 利用蛋黃,將熟蛋黃利用紗布過濾出細微的蛋黃粒,此種方式必須嚴格監控水質,每天需大量換水,魚很容易因水質污染而死。 利用輪蟲,先培養綠水,使用花寶或自配肥料,將水培養至綠水,再加入輪蟲種,最後將含輪蟲的水直接餵食即可。 註:小魚的換水方式較為困難的,如果直接使用水管將水抽出,容易將小魚也抽出,建議可使用魚網當作隔離裝置,再將水從魚網中抽出。

留言者:漁人  2005-05-02 14:20:00
主 題:回應『路過的專題生A』為什麼沒有昆蟲的圖片??   

沒有昆蟲的圖片阿?? >
很抱歉這個網站是介紹魚類, 昆蟲的圖片可至台灣自然生態資料庫 昆蟲小百科http://210.240.193.70/xinsect/查詢 ---台灣魚類資料庫---

留言者:呆頭 francisliu.tw@yahoo.com.tw 2005-05-01 08:59:00
主 題:回應『知名不具』回應『不公開』日光燈要怎樣養   

找到答案再跟偶講!〈損友一個,嘻!〉
日光燈 用加黑水的弱酸性水就養的起來了 千千萬萬不可以用沒曝氣過的自來水養 不然一定整缸掛掉 另外,若要養燈科魚建議水草缸比較好喔 一方面水質較穩定 另一方面小魚有地方躲 可以繁殖出更多的日光燈喔

留言者:呆頭 francisliu.tw@yahoo.com.tw 2005-05-01 08:55:00
主 題:相當的困擾...   

明潭吻鰕虎 台灣吻鰕虎 褐吻鰕虎 是同一種嗎 在這裡學名都一樣 與魚類圖鑑(邵、陳,2003)中明潭吻鰕虎Rhinogobius candidianus的學名不同耶 川鰕虎(褐吻鰕虎)Rhinogobius brunneus 中第二張照片http://fishdb.sinica.edu.tw/2001new/ecopic/large/E433-Rh-ca-1.jpg 似乎比較像明潭吻鰕虎Rhinogobius candidianus 不過這到底是不是不同種魚阿 真傷腦筋 臺魚資料庫的東東常常跟魚庫fishbase與臺魚圖鑑不同 這真的是挺讓人不知所措的說

留言者:俏皮 ..............45 2005-04-30 22:12:00
主 題:回應『我』回應『lpl』回應『鈺甄』我想知道   

大肚魚要生ㄉ時候......肚子是稍微清色ㄉ
是喔!Thankyou!

留言者:圖書館員 ............. 2005-04-30 22:09:00
主 題:回應『路過的專題生A』為什麼沒有昆蟲的圖片??   

沒有昆蟲的圖片阿?? >
Sorry!!!!

留言者:知名不具 35210205@YAHOO.COM.TW 2005-04-30 22:07:00
主 題:回應『不公開』日光燈要怎樣養   

日光燈要怎麼養
找到答案再跟偶講!〈損友一個,嘻!〉

留言者:張蘋果 35210205@YAHOO.COM.TW 2005-04-30 22:02:00
主 題:回應『我』回應『我』回應『lpl』回應『鈺甄』我想知道   

形態外觀: 體延長,前部略呈楔狀,後部側扁。雌魚的腹部膨大圓突。頭部中大,吻部短小。眼大,側位;眼間區及吻背略寬而平直。口上位,向後斜下;口裂未達眼前緣的下方。體被有大型的圓鱗。背鰭小,起點較近於尾鰭基部。腹鰭腹位。雄魚的臀鰭第3、4、5鰭條特化而成一延長的交接器,雌魚則為扇形。尾鰭呈圓形。體色為淡金黃色或灰色,略透明。背側暗褐色,腹面淺白。雌魚的腹部後端有一黑色斑。各鰭的外緣呈深褐色。 體長: 通常為2~4公分較常見,最大體長可達5公分左右。 地理分布: 臺灣地區的外來魚種。原生於北美洲的水系,約於1913年引入臺灣。現已普遍存在於各溪流、湖沼及田渠等水域。 生態習性: 大肚魚喜好在暖水域活動,為表層魚類,大多成群地在水體的表層活動。偏好在低海拔溪河的緩流區,以及湖泊、田間、渠道等棲所。對於環境污染的耐受力強,可以在污染的水域或低溶氧的環境生存。偏肉食性,嗜食孑孓等水棲昆蟲。
謝謝你們給我這個訊息,偶大小姐急迫需要!

留言者:我  2005-04-29 21:42:00
主 題:回應『我』回應『lpl』回應『鈺甄』我想知道   

大肚魚要生ㄉ時候......肚子是稍微清色ㄉ
形態外觀: 體延長,前部略呈楔狀,後部側扁。雌魚的腹部膨大圓突。 頭部中大,吻部短小。眼大,側位;眼間區及吻背略寬而平 直。口上位,向後斜下;口裂未達眼前緣的下方。 體被有大型的圓鱗。背鰭小,起點較近於尾鰭基部。腹鰭腹 位。雄魚的臀鰭第3、4、5鰭條特化而成一延長的交接器, 雌魚則為扇形。尾鰭呈圓形。 體色為淡金黃色或灰色,略透明。背側暗褐色,腹面淺白。 雌魚的腹部後端有一黑色斑。各鰭的外緣呈深褐色。 體長: 通常為2~4公分較常見,最大體長可達5公分左右。 地理分布: 臺灣地區的外來魚種。原生於北美洲的水系,約於1913年引 入臺灣。現已普遍存在於各溪流、湖沼及田渠等水域。 生態習性: 大肚魚喜好在暖水域活動,為表層魚類,大多成群地在水體 的表層活動。偏好在低海拔溪河的緩流區,以及湖泊、田間 、渠道等棲所。對於環境污染的耐受力強,可以在污染的水 域或低溶氧的環境生存。偏肉食性,嗜食孑孓等水棲昆蟲。

留言者:我  2005-04-29 21:38:00
主 題:回應『lpl』回應『鈺甄』我想知道   

本網站有關於大肚魚之資料尚未建立,不過可在坊間書局找到相關資料,如陳及方所著之台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
大肚魚要生ㄉ時候......肚子是稍微清色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