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留言
維護
搜尋
2941
2942
2943
2944
2945
2946
2947
2948
2949
2950
第2941/3044頁 每頁
5
10
15
20
筆
留言者:
阿仔
2004-07-01 11:29:00
主 題:
回應『jenny』如何分辨有毒魚類?
有毒魚類會很多嗎?我去綠島玩看到好多形形色色ㄉ魚類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不知貴站可不可以製作那種台灣地區週邊海域有毒魚類專區讓我們能簡易分辨有毒魚類呢?
別手賤去摸就沒事
留言者:
jenny
lacometw@yahoo.com.tw
2004-06-29 09:18:00
主 題:
如何分辨有毒魚類?
有毒魚類會很多嗎? 我去綠島玩 看到好多形形色色ㄉ魚類 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不知貴站可不可以製作那種台灣地區週邊海域有毒魚類專區讓我們能簡易分辨有毒魚類呢?
留言者:
魚痴
yourfish0929@hotmail.com
2004-06-27 02:06:00
主 題:
長吻棘鰍
請問各位長吻棘鰍看資料桃園台地有出產,我也知道可能絕跡了.不知道哪位大大知道此魚蹤跡嗎?好想看見喔!
留言者:
魚痴
yourfish0929@hotmail.com
2004-06-27 02:01:00
主 題:
青將魚
請問一下現今何處還可以看到青將的蹤跡呢?目前宜蘭雙連埤還有嗎?
留言者:
HansHo
tubby0807@yahoo.com.tw
2004-06-26 00:28:00
主 題:
回應『俊豪』如何精確判別魚種
請問一下如何正確判別魚種,目前聽說有種粒腺體DNA粹取的生物科技能準確判斷種類,但一般人是無法利用和也沒有能力使用的,且同種魚種在不同年齡時有不同的外部型態倘若只用外部型態鑑定難免太過牽強,所以希望貴所提供如何利用粒腺體DNA來鑑別魚種的意見...謝謝
一般來說,生物分類會依照各種不同的型質特徵(character),這當然包含外觀描述,計數型質(鰭條之類),骨骼型質...等等,從仔稚魚到成魚各個階段都有可能會有不同的鑑別特徵,基於不同物種之間的相似性,我們可以將之歸納為更高的分類階層,如屬或科,這也是生物分類的精神所在 至於DNA的分析,你可將之想成諸多分類特徵中的一個,而不能代表全部,目前魚類DNA的分析多應用在較為高階的演化關係上,如目或科,當然也有應用在族群或地理分布上的,但鮮少用於分辨”物種差異”, 因此,某些程度上,我們或許應該先把基礎分類部分先搞懂,才能進行所謂的DNA分析,所以魚類外觀上的分類不算遷強,而是說以魚類外觀上的分類為基礎,我們得用分子研究的方法,以檢視其間的差異,並且推論外觀型質的有效性 別忘了,分子並非輕易可見,而且分子方法是站在一定的”假設”上,例如”演化走最儉約的路線”,此並非一定真理,以分子方法去斷定物種,容易倒因為果, 至於做法,請參考各分子演化書籍,
留言者:
HansHo
tubby0807@yahoo.com.tw
2004-06-25 23:56:00
主 題:
回應『』在我家附近的水溝發現-
我想這只是國人”放生”的一種結果,或者有可能是放生後所繁殖的結果,因為有”4”尾,這很可能會造成生態上的問題,因此建議可以的話就收養他們,否則就送給收容中心吧!功德無量!
留言者:
HansHo
tubby0807@yahoo.com.tw
2004-06-25 23:53:00
主 題:
回應『葉佐鈺』回應『徐建中』魚是如何受精的.
正常情行其實泡泡就是公魚精液那是一種築巢的行為
根據我的了解,鬥魚所築的泡巢只是黏液的一種,並非”精液”,雄魚在交配期往往會築泡巢來吸引雌魚的注意,也就此達到繁殖的目的,一但雌魚受到引,且願意與雄魚交配,他們就會大跳求偶舞,此時雌魚才會把卵產在泡巢上,而雄魚也才會在此時排出精液,事先排精的情形應該不會發生 附帶一提,產完卵後,是由雄魚負責照顧卵及孵化的小魚,因此事後必須將雌魚移走,不然雄魚會因為”護卵心切”而攻擊雌魚,這在泰國鬥魚是相當常見的事情
留言者:
HansHo
tubby0807@yahoo.com.tw
2004-06-25 23:44:00
主 題:
回應『見兔』深海安康魚
想請問一下喔...安康魚的發光器(餌球), 如果因為某種原因斷掉了,那他還會再長出新的發光腺細胞來聚集發光細菌嗎?或是不再長出新的來了呢,斷了吻觸手的安康魚是否就此無法繼續生存下去了?因為老師提了這個問題, 想找出答案來希望知道的人可以答覆喔, 謝謝, 感激不盡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我們對於深海生物的生態習性通常不是很了解,因此我們也從未實際看見有魚”從新”長出過任何組織的過程,因此我們只能從淺海生物下手,來推論深海物種的習性, 首先,我曾跟深海安康魚的專家Dr. Piestch討論過,他證實淺海的安康魚(Lophiidae,餌球不具發光特性)有從新長出新的組織的情形,因此他推論深海種類應該也會有”再生”的現象,另一方面,在我的採集裡面棘茄魚(Ogcocephalidae)有整個餌球消失而未曾再生者,儘管他們可能必須靠餌球來引誘其他生物,但可見即使餌球消失了,他應該也有生存下去的機會, 深海安康魚的物種大多得靠發光器發光來誘引生物,但其中也有兩個類群(Caulphrynidae, Rhynachis)是不具有發光器的,至於是否這兩類群已經特化出其他的生存方式(例如超敏感的感覺器官或口腺器官)仍須進一步研究, 一般來說,深海安康的發光菌屬”後寄生”,也就是說深海安康一開始並無餌球,更無細菌共生,得要等到一定的時間,吻觸手自皮下產生並長出餌球,方可提供發光菌一個生存的環境,因此我們可推論,深海安康很有可能具有組織再生能力,而發光菌可以在組織再生後,從新寄生, 目前的研究指出,深海安康的發光菌具有種的專一性,意即不同物種會有不同的發光菌共生,所以他們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找到正確的物種”配對成功”,這是最大的問題所在,有某種烏賊的研究指出,該烏賊只在幼時某一時期(約兩週)提供細菌寄生,等時間一過,細菌就再也寄生不了,而以已寄生細菌持續增值達到發光效果,這點明顯與我們的推論不符,唯一不同是在於深海安康會將發光菌釋放至環境中,發光烏賊不會(?),至於深海安康是否”回收”這些發光菌,這就不得而之了 另外,就是在分類上,我們多以餌球的型態來做分類依據,因此如果說餌球再生時候長出不一樣的形狀,那在分類上將造成相當大的困擾,所幸現在我們還沒遇到這方面的困擾,或是說,我們至少都可以找到兩尾以上的魚證實某物種的有效性,總不會那麼巧有兩條魚同時被咬掉餌球,而又長出同樣的再生餌球吧?至於那些被懷疑是否受損的物種目前都被或多或少保留著, 希望這樣可以解答您的疑惑!
留言者:
雪天使
2004-06-25 16:52:00
主 題:
回應『方皓言』魚有多少
我好想知道魚有多少呢
250000種
留言者:
雪天使
2004-06-25 16:50:00
主 題:
回應『』在我家附近的水溝發現-
那你可以出名ㄌ